粘蟲
粘蟲危害狀
粘蟲危害狀
粘蟲形態(tài)特征:
成蟲:體長15—17mm,翅展36—40mm。頭部與胸部灰褐色,腹部暗褐色。前翅灰黃褐色、黃色或橙色,變化很多;內橫線往往只現(xiàn)幾個黑點,環(huán)紋與腎紋褐黃色,界限不顯著,腎紋后端有一個白點,其兩側各有一個黑點;外橫線為一列黑點;亞緣線自頂角內斜至Mz;緣線為一列黑點。后翅暗褐色,向基部色漸淡。
幼蟲:老熟幼蟲體長38mm。頭紅褐色,頭蓋有網(wǎng)紋,額扁,兩側有褐色粗縱紋,略呈八字形,外側有褐色網(wǎng)紋。體色由淡綠至濃黑,變化甚大(常因食料和環(huán)境不同而有變化);在大發(fā)生時背面常呈黑色,腹面淡污色,背中線白色,亞背線與氣門上線之間稍帶藍色,氣門線與氣門下線之間粉紅色至灰白色。腹足外側有黑褐色寬縱帶,足的先端有半環(huán)式黑褐色趾鉤。
卵:長約0.5mm,半球形,初產(chǎn)白色漸變黃色,有光澤。卵粒單層排列成行成塊。
危害特點及發(fā)生規(guī)律:
粘蟲又叫夜盜蟲,屬鱗翅目,夜蛾科害蟲。又叫粟夜盜蟲、行軍蟲等。幼蟲以葉子為食,比如說麥子、稻、粟、玉米、棉花、豆類、蔬菜等16科100多種以上植物都可以為粘蟲的美食。粘蟲幼蟲的典型特征是頭部有八字形黑紋,體背有5條不同顏色的縱線。
粘蟲初齡幼蟲僅能啃食一般的葉肉,使葉片呈現(xiàn)出白色的斑點,到了3齡后可蠶食葉片成為一個大的缺口,5-6齡幼蟲進入暴食期,可以將玉米吃成光桿或者將玉米幼苗整個吃光,初伏幼蟲有一個群居性,3齡后粘蟲還會裝死,受驚嚇后迅速蜷縮成一個團墜地,它又怕光,晴天白晝一般潛伏在麥糠下或者土壤當中,到了傍晚后或陰天就爬到植株上危害,尤其是二代粘蟲,它具有群居性、雜食性、遷飛性、爆發(fā)性的特點,往往在局部地區(qū)突然爆發(fā)成災,嚴重時候將葉便吃光形成光桿,造成嚴重的減產(chǎn)甚至絕收。
防治方法:
在粘蟲卵孵化盛期施藥效果最好。建議使用杜邦普尊1000倍液或杜邦康寬3000倍液或杜邦奧得騰6000倍液全株均勻噴霧。